7月11日,凤凰网公益沙龙邀请了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上海虹口区人大代表杨元,台湾慈济基金会文史部主任、访问学者何日升牛津大学教授、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主席罗丹、万科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马云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建银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元澄清了“干湿垃圾”分离方式的名称,“并不是凭想象,后端处理决定前端投放。”要想有效推进分类行动,专家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纯洁在源头”,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关键。
对于一些人抵制的分类立法,马建银教授强调,垃圾分类的主体是个人,不要让法律成为对立面。
讨论热烈,上海的实施情况如何?
沙龙由凤凰网公益编辑孙雪梅主持。沙龙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向来自垃圾分类执法风波中心上海的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上海虹口区人大代表杨元提出的。
7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不少网友调侃:“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为垃圾分类而感觉自己秃了。”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让我不那么想吃外卖了,以后我会尽力吃掉食物垃圾……”当场并被拘留。民众看似的困惑似乎也推动了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
杨元用“平稳过渡”来形容近一周来这座城市的整体状况。 “此前,上海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条例》实施过程中,至少有60%到70%的民众能够自觉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的生活垃圾存在问题。”习惯不可能在一周内轻易改变。”
早在20年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此次上海重启分类运行。杨元分享的城市经验是提前启动多方竞选工作。 “宣传先带头,立法在后。垃圾分类考核纳入政府工作,特别是社区,全居委会动员,全社区动员,各项工作基本都与垃圾分类挂钩。”
垃圾里没有什么可埋的,你还认为垃圾与你无关吗?
与日常生产追求高产出相反,生活并不要求高浪费生产。沙龙现场分享了一组垃圾产生数据。据介绍,我国年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4亿吨。 600多个大城市中,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围城”,四分之一的城市不再有合适的垃圾存放场所。
正在征求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意见的成都,未来也将像上海一样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罗丹透露,成都的垃圾产生量已经远高于垃圾填埋场。场的可加载体积。 “成都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位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五,负责处理主城区和部分郊区县的生活垃圾。原设计日处理量为4000吨,目前平均日处理量为4000吨。”每天8000吨,高峰时超过万吨,即使加上卫生填埋场和几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成都市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废物处理。”
“成都是现代城市的典型典范。”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详细介绍了垃圾围城的危害。 “大约二十、三十年前,我们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并不大,大家都以为只要垃圾在自己眼前清除掉、消失就可以了。今天,随着城市和人口的增加,如果继续扩大,就没有办法掩埋或焚烧垃圾。”
因为有过与垃圾场附近居民共同生活的经历,张伯驹永远无法忍受混合垃圾填埋不当所带来的空气中难以忍受的恶臭。 “半夜咳嗽醒来,腐烂的垃圾会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还会在缺氧的环境中发酵,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引发爆炸。地下垃圾场随时都会产生,因此需要用专门的管道抽取,处理不当会造成恶臭困扰,但这些餐厨垃圾或湿垃圾可以妥善回收制成肥料。”
除了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之外,张伯驹举了一个例子。垃圾不减少或分类的另一个危害是影响城市之间的关系。 “北京、深圳等城市的一些垃圾填埋场的大坑填满时,通常不会关闭场地,而是在周围筑坝或筑墙,以储存更多的垃圾。此类垃圾在垃圾填埋场中,地表几年前,深圳一个垃圾填埋场塌陷,大量垃圾外流,引发社会突发事件。”
台湾刚实行垃圾分类时,也曾发生过类似的边境冲突。台湾慈济基金会文史部主任安日升回忆,台湾从1991年开始实行独立分类,比如把塑料瓶和纸分开。 “但一开始并不容易。偶尔邻居会把死猫死鼠或者床铺垫子都堆起来,经过很长的过程才运过来。规划和社区教育,垃圾分类现在全台都在进行,包括政府的定期和指定收集措施,目前全球约有20万名慈济环保志工,他们可以将塑料袋分为13类,如果无法分类,可以交给普通民众。当地环保站。”
分类太难记了。为什么要分干湿呢?
继上海之后,成都、北京等城市也将实施垃圾分类。不过,每个城市的垃圾桶颜色和名称都不同。例如,绿桶在成都被称为餐厨垃圾,在北京被称为厨余垃圾,在贵阳被称为易腐垃圾。大骨头、鱼骨头都放在这个桶里;红色的危险废物、灰色的其他垃圾、蓝色的可回收垃圾都放在这个桶里。城市都是一样的。听起来上海对“干垃圾”和“湿垃圾”的认知度会更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慈善与非营利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马建银也表达了一些疑问。 “这些分类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专业垃圾处理人员在后端进行处理。但从垃圾投放者的角度来看,将很难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因此,上海的分类表达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据说还不如北京、成都等地友好。”
“这是后端决定前端,没有后端处置,前端垃圾分类就没多大意义。”杨元补充道,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分类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湿垃圾最终会进行沤沤或产生其他沼气碳,进入后端处置时会被放入一个大的混合容器中。大骨头等硬物会损坏搅拌头,因此要求市民在前端分类时单独放入。
面对网友“以后是不是该不再去上海了?”的困惑,来自成都的罗丹用两句话来概括:“活到老、学到老”、“入乡随俗”。如果你了解了垃圾分类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其实是一样的。差别不大。
台湾慈济基金会何日升透露,在社区垃圾分类方面,台湾更加细致。玻璃瓶、锡罐、纸张、塑料、厨余垃圾、旧衣服、家具将单独存放。 “这意味着继续教育。这是必须的,否则垃圾围城会越来越严重。”
谁的垃圾负责?吃之前先问一下“我需要吗?”
专家讨论发现,垃圾后端处理逐渐规范,前端培养公民垃圾处理意识和操作习惯显得尤为迫切。
过去,自然之友等公益组织曾在一些城市发放积分卡,鼓励社区在垃圾分类后兑换小礼物。然而,这并不容易实施。张伯驹总结了经验。公益组织没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无法激励居民挑选礼物。垃圾,所以无论发起者是公益组织还是政府,这件事都必须以公民责任来落实。 “它的长期实施决不能靠小恩小惠。”
“推行分类,首先要让公民明白,垃圾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罗丹举了一个例子。很多人认为买个垃圾桶就可以很好地分类垃圾。从2000年起,成都每户每月缴纳8元垃圾处理费。大家都同意交钱,垃圾分类是政府或者其他部门的事。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付的钱还不够支付后端垃圾清运等环节的费用。所以谁产生谁负责,产生多少就付多少。这是这是未来所有城市都会面临的趋势。”
“3R规则是世界固废处理的核心理念。从概念上讲,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3R或6R规则,在每次消费行为之前多思考一秒钟。”万科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详细讲解,Reduce、Reuse、Recycle、Rethink、Rot、Refuse(使用一次性物品)。
“其中,3R是Reduce,意思是‘不要让它成为垃圾’;第二,重复利用,环保人士随身携带水杯、手帕、购物袋、筷子、饭盒;和回收,重点关注物品。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6R,在前端消费层面增加Re。想想心理层面的反思,多问这个东西是否真的需要;后端加了一个Rot,因为有些垃圾是可以堆肥的,还有很多餐厨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回收。成为改良土壤的肥料;拒绝意味着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
何日升补充说,慈济在台湾有句话“清净在源头”,有两层意思。首先是餐桌文化。没吃完的东西尽量吃掉。多使用公筷和母勺,方便餐后打包,减少前端食物浪费。二是让市民在家中做好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然后精准地送到回收箱,提高志愿者的回收效率。在人口与成都相似的台湾,垃圾分类已经实施近30年。何日升表示,台湾现在可供焚烧的垃圾已经很少,很多焚烧厂都已关闭。除了Reduce之外,他们还看重Reuse。例如,塑料瓶被回收后,被重新制成毯子、衣服和其他物品。
他建议社区和学校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分类意识。 “孩子学会后,会盯着父母看,这样更有效。比如我的孩子就会盯着我看,所以陪伴、教育和参与都很重要。”
人是垃圾分类的主体,不是法律治理的对象
除了宣传之外,继上海之后,各城市还将继续就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修订征求意见。效果如何?研究法律的马建银教授对此持保留态度。
他强调,法律不是万能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确定规则,而不是统治甚至惩罚人。最重要的是,明确的规则可以促进公民个体意识的提高。 “我们现在的一些舆论宣传,把个人和法律放在对立的一边,片面强调对违反垃圾分类的公民进行罚款和处罚,这是对法治精神的片面认识。”是用来制定垃圾分类规则的,公民是垃圾分类的主体,不是法律治理的对象。”
最后,大家普遍表达了对上海强制垃圾分类的祝福。 “垃圾分类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改善饮食和生活质量。我希望它能从一种行为变成我们长期的生活方式。”
>>佩奇的关键点记忆方法准确吗?
问:厨房废油属于什么废物?
答:厨余垃圾。但原则上我们直接倒掉就行了,不要放进餐厨垃圾里,因为如果把餐厨垃圾放进去的话,会有很多残留的液体。
问: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吗?
答: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但1号、5号、7号电池属于干废物。由于它们的汞含量低或不含汞,因此不再是危险废物。
问:牛奶盒好像是复合材料的。属于什么垃圾?
答:它是可回收的。
问:佩奇定律准确吗?
A:对于垃圾新手来说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深入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还是有些不太合适。例如,垃圾,如果是家里的花草植物,就被归类为湿垃圾,但如果是路上真正的垃圾,它就不属于这四类中的任何一类,因为它不是生活垃圾,有其自身的特点。自有加工渠道。
问:临时去上海出差怎么办?
答:上海推出了官方小程序二维码。有疑问的朋友可以随时扫一扫,看看手上的垃圾该往哪里扔。
专家提示:分类标准动态变化。随着后端处理技术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随时可能有更新。例如,曾经有害的电池现在大多是其他垃圾或干废物,并且有技术可以回收电池,因此有可能成为可回收废物。
更多现场讨论信息及视频资料,请关注“凤凰网公益”微信公众号及凤凰新闻客户端,后续将陆续发布。 (任振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gy168.com/html/tiyuwenda/1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