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说服别人并让他们最终接受你的观点往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是成为一名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基本素质。
然而,作为具有独立认知和思考能力的正常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判断标准,对于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去处理,包括我们往往不会轻易接受新的认知和主张。相反,我们要对这些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可能也会产生疑问,最终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 。可见,赢得信任、说服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1
影响意见接受的因素
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似乎”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它,但当我们面对一种情况时,我们却仔细思考,反复考虑?
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和约翰·卡奇普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们认为,人们对某种观点的接受来自于两个因素:中心路径和外围路径。
1. 中心路径
中心路径是认真合理地权衡意见,对收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识别和总结,综合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中心路径体现了人们面对问题时冷静、理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我们有直接关系,并且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往往会通过中心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但如果我们分心或忙碌,我们可能会放弃认真权衡这个问题,即使它很重要。
明末天启年间,明朝皇帝朱由校喜欢做木工活,而且技艺精湛。由于他每天忙于与凿子、斧子、锯子打交道,无暇处理国家重要大事,所以就被身边的太监魏忠贤利用了。
魏忠贤做木工活的时候,总是去向朱由校汇报。此时,皇帝正全神贯注于如何切割材料、如何开槽。他连大事都不忍心听,不耐烦道:“以后没什么大事就别来烦我了,你自己处理吧!”魏忠贤就是靠着这个小伎俩控制了朝政。被誉为“九千岁”、“立帝”。他利用中心特征来解决路径判断问题。
2. 边缘路径
影响决策的另一个因素是边缘路径。与中心路径不同的是,在面对问题时,外围路径往往不会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而仅仅取决于我们主观的好恶,甚至只是为了阅读的方便。比如,某个句子读起来比较合调、押韵,我们自己就认出了它的内容!因此,边际路径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冲动和情感特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产品广告语都具有这一特点,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一定有某辆车”、“某某咖啡味道好极了”、“只在嘴里融化,不在手上。”这些看似直白,甚至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却能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02
影响说服力的因素
当然,研究表明说服很少纯粹是由中枢或外周通路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例如,当我们购买电脑时,我们不仅会考虑电脑的CPU、内存、显卡、硬盘,还会关注品牌、款式,甚至我们对代言电脑的明星的偏好。
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说服别人的效率呢?心理学家给出了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想法的来源、想法的本质和接受者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谁对谁说了什么”!
一、意见来源
谁表达某种观点将对人们接受还是拒绝这种观点产生重要影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世界上第一位出版著作的社会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与其他人相比,我们更容易完全信任一个正直的人:一般来说,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如此,当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或分歧时,这绝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在2300多年后被两位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和沃尔特·韦斯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证实。他们向很多人传递了一个信息:人类一定能够建造核动力潜艇。请注意,这项实验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完成的,当时在潜艇上使用核动力还只是一个梦想。
参加测试的一半人被告知这个想法是由罗伯特·奥本海默提出的。奥本海默是谁?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另一半则被告知这是当地小报的最新报道。这家小报以挖掘甚至捏造各种名人的花絮而闻名。在大家看来,内容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话话题,这与真实性关系不大。
在那些被告知该信息来自奥本海默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接受并支持这一想法,而在那些认为该信息来自当地小报的人中,几乎没有人相信它是真的。
2. 意见的性质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接受的信息和意见对自己没有明显的好处,对方对这些信息和意见的信任就会增强。这句话似乎有问题:如果不是为了增加我自己的利益,我为什么要说服你接受我的观点呢?换句话说,我希望你为了我自己的利益而接受我的观点。这是错误的吗?老话说得不好,“王婆卖瓜,她卖瓜,还夸自己!”卖瓜的人说,瓜甜,就是为了吸引顾客买他们的瓜,自己也能赚钱。
然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一味吹嘘,也不一定很有效。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向参与者展示了一名记者对一名臭名昭著的罪犯的两次采访。在一个案件中,罪犯表示法院应该对他从重处罚;在另一起案件中,罪犯辩称法院应该更宽大地对待他。与此同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公职人员也表达了上述两种相反的观点。
测试人员给出的反应是,当犯罪分子请求宽大处理时,没有人表示理解或支持。相反,更多的人支持严厉的判决。然而,犯罪分子愿意接受更严厉处罚的声明,却得到了与公职人员表达同样态度的一致认可!
这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表达了与自己切身利益不符的观点和态度,他或她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是那些道德上有缺陷的人。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些聪明的推销员在面对顾客的时候,往往会主动坦白地告知对方自己所销售的商品的缺陷和缺陷。按理来说,这是“自曝家丑”,可能会降低自家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但现实是,这些推销员更能说服顾客做出最终的购买决定!
3. 接收者的特征
如果同样的观点在一种情况下由我们不喜欢的人说出来,而在另一种情况下由我们的朋友说出来,我们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会有所不同吗?显然,后者的接受比例要高于前者!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而不是看重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他想让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就愿意相信什么!
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运用上述原则来增强自己的说服能力,增加影响力。例如,项目经理需要提升专业能力,通过专业优势扩大意见影响力;冲破只考虑自身利益的小圈子,不盲目吹嘘,在合理限度内适当“露丑”、“示弱”。包括适当牺牲自己的一些切身利益,维持良好、密切的客户关系。这些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赢得更多的理解和信任,进而主动与客户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gy168.com/html/tiyuwenda/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