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关山路的奇观餐厅里食客络绎不绝。彭军也忙着打理店铺,检查食材,招呼顾客。
今年是彭军接触餐饮行业的第30个年头。 1974年,彭军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 19岁那年,他开始涉足餐饮,想通过学习一门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当时,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钱,正好有一位长辈说,‘干三年,就会饿死。’”没想到我从事这个职业已经三十年了。”在家人的支持下,彭军来到一家厨师培训学校学习,并在学校取得了三级厨师证书。由于年龄小,缺乏实践经验,他毕业后并没有找到好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彭军去了6家不同的餐厅进行实习学习。
“当学徒的时候很辛苦,我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能这么吃苦。那时候我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干活到凌晨。”年轻人充满激情和进取心,他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希望我们一起做。”通过不断学习,彭军对配菜、选料、配送等厨房技能已经炉火纯青。 1996年,彭军正式从年轻学徒成为厨师大师。凭着对餐饮业的热爱,彭军和妻子于2004年在清澜路开设了第一家“眼镜餐厅”。
得益于彭军精湛的厨艺和良好的当地人脉,这家店开业第一天就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彭军说,开业时,店里的清蒸鱼和豆腐吸引了很多回头客,成为当时店里最热门的单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镜餐厅”的名声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食客被这里的美食和氛围所吸引。彭军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小店做大做强。他深知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因此,在深入市场调研后,他决定将更多临武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菜品设计中。 2009年,他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彭军告诉记者,他们在菜品上做了很多创新,也吸收了很多地方的一些菜系。包括牛肉块、粉石猪脚、婺源豆腐等,部分菜品得到了改进和推广。他希望外面的游客和食客能吃到一些临武当地的特色美食,传承临武美食。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第一。在彭军看来,店里想要发展得好,食材的品质是第一要务。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他坚持每天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并与供应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他的厨房团队精益求精,精心烹调每一道菜,力求色、香、味达到最佳。他表示,得到客户的认可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接下来的几年,彭军的餐饮生意越做越大。他开设了第二家分店,并将原来的关山路店扩建为总部。每一次扩张,他都会仔细观察每一位顾客的用餐体验,不断记录顾客的反馈意见,以优化服务和菜品。同时,他也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到不同的地方学习人事管理。
如今,“眼镜餐厅”已经从原来的夫妻店发展到了五家分店。目前,彭军店内共有员工100多人。彭军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了一个县城餐饮企业家的传奇故事,使“眼镜餐厅”成为临武县的餐饮地标。 “眼镜餐厅”不再只是一家餐厅,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彭军表示,今后将推出更多美食活动,宣传临武的一些特色食材,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临武的美食。
后记
多年来,彭军扎根餐饮行业,用实际行动诠释匠心精神。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追求卓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gy168.com/html/tiyuwenda/10175.html